孔雀鱼好得什么病?
1、烂鳍病:如果孔雀鱼的鳍上出现褐色或者白色的斑点,就须要着手防治烂鳍病了。初期的烂鳍主要是鳍的边缘开始腐烂,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影响到整个鱼鳍和鳍基。主要是因为饲养水体受到病菌的污染,和水质的浑浊导致孔雀鱼得烂鳍病。
得烂鳍病后,孔雀鱼会变得没有食欲,游动缓慢,应激能力下降。如果病害非常严重,甚至鳍条会消失,整个尾巴只剩下一个鳍基,这会严重影响孔雀鱼的品相。治疗烂鳍病可把孔雀鱼捞到刚兑好水的容器里面,每1-2天给孔雀鱼换水1次,同时在容器里面加入3-5粒呋喃西林。一般3-5天后孔雀鱼即会康复,长出新的鱼鳍。
2、白点病:主要是由一种叫纤毛虫的原生动物寄生在孔雀鱼的皮肤和各鳍的表面,使其生出许多小白点而得名。得了白点病的孔雀鱼会有剧烈的痒感,所以在鱼缸的水面、底面或者水草上会不停的摩擦身体,以获得缓解。随着病情的发展,孔雀鱼的食欲下降、停止游动。如果不治疗,最终导致孔雀鱼瘦弱衰竭而死。
水温较低以及孔雀鱼体质差是发生白点病的主要诱因。养殖密度太大,水质恶化,或者新老水混养,也是容易导致白点病的因素。白点病的治疗有:一是提高水温到30℃左右,每立方米水体放20mg硫酸铜和8mg硫酸亚铁;二是每50L水放25mg呋喃西林浸泡病鱼12小时。
3、竖鳞病:主要是由一些细菌等病原生物寄生在孔雀鱼的鳞片上,使每块鳞片的基部发生肿胀而使鳞片竖起,看起来好像孔雀鱼长了刺一般。得这种病的孔雀鱼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食欲减退,一般病鱼体表会有溃烂或霉菌继发而生,最终死于败血症。病因主要为饲养水质恶化,水体遭病菌污染,或者受到一些理化因子的刺激所致。
治疗主要以提高水温、杀菌消毒为主。比如用30℃水温浸浴病鱼,并在每10L水中加入20-30mg呋喃唑酮20小时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