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大便才正常?
一,什么是“好大”? 通常我们说的“好大”,其实指的就是“便量”的大小。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消化液溶解后形成食糜,再经肠道蠕动推移,最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胃肠蠕动”。 所谓“胃肠蠕动”是指消化道内的物质在不停地循环往复,不断被推进、排出。 进食后,胃肠道会立即开始这些活动。正常情况下,食物从胃经过小肠进入大肠需要12个小时左右。在这期间,食物通过消化液的分解以及微生物群的代谢,最终被变成细小的颗粒、小分子,成为可以被结肠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与此同时,没有被消化酶分解的物质,包括膳食纤维、蛋白质等,将随着肠子的蠕动不断向前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随食物一起摄入体内的水分会被充分吸收进血液中,供给机体使用。但是,如果不及时补充摄入足量的水分,体内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无法及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就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甚至造成机体中毒。 所以,当您感到饥饿时,不要因为嘴馋而随意吃零食;也不要因为忙碌或者贪图方便省事,少喝或不喝水。保持饮水量有利于减少便秘的发生。
二,什么才是“好便”? “便”是粪便的简称。健康人的粪便应当成形,且呈浅黄色。如果颜色过于发深,比如黑色、灰褐色、红色等,就应该引起注意。
当然,成形的“好便”并不意味口感就一定是柔软的。只要质地适中,不会太硬,也不会太软,都是正常的。如果感觉硬结难以排出,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
三,怎么才算“排得干净”呢? 一般来讲,正常人每天排便一次,或是每隔两天排便一次,都没有太大问题。如果是患有便秘的人,建议每周排便的次数不超过3次。
四,怎样做才能避免大便干结? 改善饮食习惯是可以有效预防腹泻、便秘等疾病的。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要养成规律饮食的好习惯。不暴饮暴食,也不随意节食。其次是要多摄取对人体有益的水和无机盐。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例如:芹菜、冬瓜、豆芽、莴笋、韭菜、苹果、香蕉等。 最后要注意控制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