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有囊膜、无 DNA 链,只感染哺乳动物,是引起幼犬腹泻和呕吐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目前广泛认可的是,CPV 由粪—口途径进行传播的。
首先,狗狗的粪便里含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被食入后,会在肠道内被大量的吸收;其次,如果主人与病犬接触时未做好清洁工作,也有可能将病毒携带至自己体内从而发病。另外,有些家庭养的多犬家庭,如果其中一只狗狗患病,那么其他的狗狗也应该尽早治疗,因为狗的粪便里有大量病毒,如果未处理干净,有可能传染给其他狗狗。
有实验证明,在实验室里,把含有病毒的排泄物放在试管里,24小时后,取上面的清液,下面仍然有病毒存在;而把尿样倒在培养基上,1小时后,仍能分离出 CPV。 犬细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病毒可以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染易感狗狗。所以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彻底消毒。对于患犬,要及时隔离治疗,对污染的器具要进行彻底消毒。可用消毒液如次氯酸钠溶液(稀释百倍以上)浸泡,或用碘消毒剂等擦拭消毒。
犬细小病毒是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分出血性和肠炎性两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中感染率以6-9月龄幼犬为高。犬以食欲不振、呕吐、剧烈腹泻、脱水和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特征;幼犬感染出血性病例时,病死率高达80%-100%。
流行特点
犬是DCPV的唯一自然宿主,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犬均可患本病,但断奶到6个月大的幼犬易感性最高,病死率也很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春冬季节容易发生。一般冬春换季,气候不好时,犬抵抗力低下,也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不好,饲喂生冷食物,受寒或剧烈运动后,都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目前,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地犬类饲养繁育场和饲养户。
传播途径主要有:
1、病犬和带毒犬通过排泄物(粪便/尿液)传播;
2、各种器械用具和手等被污染后传播。
临床症状
犬瘟热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轻重不一。临床上可分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依年龄的不同又可分神经型和胃肠型。常见症状是体温升高到41℃以上,食欲废绝,精神极度沉郁,眼睛和鼻孔有脓性分泌物,打喷嚏,呕吐,腹泻。常因继发其他疾病,如卡他性肺炎、肠炎等而致死。有的犬在恢复期间或康复后1-3周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抽搐、痉挛、转圈、倒地等,最后死亡。
病变
在临床上,肠炎型和神经型是犬瘟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两种类型,在上述两种类型中又以肠炎型为主,该型犬的皮毛无光泽,两眼暗淡无神,流有带泡沫的黏性液体,有时呈水样,并常出现神经症状,犬精神不振,不食,呕吐频繁,排带腥臭味的水样或粥样稀粪。肛门松弛,常被粪便污染。小肠中特别在空肠和回肠的上段,内有粘液、气体和带腥臭味的半消化食物,肠黏膜充血、出血,呈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些犬的淋巴结明显肿胀。神经型犬:主要的病变是脑和脑膜的非化脓性炎症,表现脑和脑膜血管扩张、水肿、出血。
防治方法
犬瘟热发病后死亡率高,治疗困难,因此,在预防上必须重视。犬定期注射犬瘟热疫苗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基本保证。平时饲喂犬食物不能太生和太冷,饮水不要用凉水,要供给温度适中的水;经常打扫犬舍,清除犬身上的泥污,清理犬吃剩的食物和排泄物,冲洗犬窝和犬接触的所有地方,保持犬的全身、犬窝和犬所接触的周围环境清洁卫生。
在本病流行季节,特别是冬春换季时,应给犬吃一些中药预防方剂,如黄连、板兰根等,有一定作用;经常给犬饮服鲜韭菜水或大蒜水,对预防本病有一定效果。在给患病犬治疗并有一定疗效后,要继续给犬治疗3天,巩固疗效后才可以考虑停药,以防止中断治疗使病情反复或恶化,影响治疗效果。治疗期间最好用中药汤剂灌服,以加快吸收,增强疗效,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在治疗期间给犬喂些米汤、葡萄糖水、糖盐水等。患病犬一般3-5天就可以基本痊愈。如果7天后病情仍无好转,要考虑是犬产生了抗药性,可改用其他药品或注射犬高免血清和抗菌素治疗,一般再用药3天临床症状消失,康复。一般在注射狗宝2-3小时后就可以有不同程度地恢复食欲,7天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注射狗宝时,一般小犬(5公斤左右)一个剂量,中犬(10公斤左右)2个剂量,大犬(15公斤以上)3个剂量,用5%萄萄糖注射液30-50ML稀释,皮下或肌肉注射。本品也可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