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里还有一层膜吗?
是的,我们眼珠的直径一般有10-12mm,而巩膜也就是眼睛的白眼球部分(不含黑眼球)厚度一般是1.0mm左右,但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差异,比如在老年人群中,大部分人的巩膜都会变得更厚一些,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个部位都在发生退行性变化,巩膜也不例外。
除了生理性的原因会造成巩膜变厚之外,还有一些病理性的因素也可以引起这种改变。比如炎症、外伤或者全身性疾病等等。 当然有的人可能看起来自己的巩膜特别薄,其实这是由于我们通常只看到了它最表面的那层结构,在它的里面还有几层非常薄的纤维膜,这些纤维膜共同形成了我们眼中的白眼球。这就像是从外面看到室内时,只能看到最表面的桌面,而看不到桌布一样。所以从外表看来,这个“桌子”是没有“桌布”的,因而给人有一种很薄的错觉。
我们平常讲的膜,像塑料膜、玻璃膜,它是一个成形的比较厚韧的结构。眼睛里也有许多膜状结构,但跟平常讲的膜有很大区别。眼睛里一些膜并没有完全封闭的,另一些膜面积非常大,只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组成的。虽然眼睛里的膜和我们讲的膜有一定区别,但也为了称呼方便,仍称其为膜。
眼睛是一个球体,前面有角膜,后面有眼底,玻璃体就位于二者之间,它是一个呈凝胶状的胶冻体。玻璃体是无色透明、高度黏弹性、具有折光能力的结构。玻璃体与角膜、房水一样参与组成眼的屈光间质,如果这些屈光间质病变了,其透明性下降,就会阻碍外界光线进入眼内,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玻璃体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胶原纤维、透明质酸和一些酸性粘多糖。
“飞蚊症”就是玻璃体病变引起的,常见于中老年人、高度近视者,发生于高度近视者多为后天性的。玻璃体变性导致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临床上表现为眼前出现类似蚊蝇样、点状、丝状、絮状、薄膜状的物体,尤其在明光的背景下更为明显。大多的“飞蚊症”是良性的,生理性、年龄性变化造成的,但也有部分是病理性玻璃体病变引起的,如眼内炎症、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眼内异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