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多大驱虫?
猫咪体内寄生虫分为线虫(蛔目、异尖目等)和节肢动物(螨虫,蜱),其中线虫又可分为肠道内寄生虫(蛔目)和消化道外寄生虫(异尖目等);而节肢动物主要是指螨虫,根据其寄生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体表螨和胃肠道寄生虫,另外还有寄生在毛囊里的蠕形螨,属于微生物中的真菌类,虽然能引起疾病,但是一般不会致命。 不同的寄生虫具有不同的习性以及传播途径,所以预防以及杀灭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通常需要结合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史以及对宿主的作用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而对于刚刚出生的小猫来说,由于妈妈会在哺乳期间将抗感染的抗体传给婴儿,所以对寄生虫的抵抗能力是比较强的,通常要等到2~3月后才开始接种第一针疫苗,并且这时也可以开始给予驱虫药预防体内寄生虫感染了。
如果母源抗体充足并且没有被其它病原菌感染,那么幼崽一般不需要再进行注射了,但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时要及时处理,以免延误治疗。 而体外寄生虫像跳蚤、虱子等可以用宠物除虫喷剂杀死,螨虫可以在宠物洗澡时用洗洁精帮助清洗皮肤;体内寄生虫则需服用相关的驱虫药物,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左旋咪唑、苯海拉明、阿托品及盐酸赛洛嗪等。
当猫咪发生寄生虫感染时,一般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同时会有异嗜癖,比如叼食木块、纸巾甚至吃屎,这时候就需要及时用药了。 在使用驱虫药前,先要确定所喂的药物是针对蛔目的还是针对异尖目的,因为这两种寄生虫在猫咪体内出现的位置不完全一样,所用的药物也完全不同;其次要确定所喂的药是杀幼虫的、杀成虫还是杀卵的,因为寄生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各个阶段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所以杀灭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在使用驱虫药时,一定要遵循“少量、小剂量的原则”,如果一次剂量过大或者反复服用,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阿苯达唑可能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其他驱虫药在孕期可用。